多臺電腦連接在一起,能夠實現電腦相互間信息的互相交換,并可共享電腦資源的系統,就是計算機網絡。世界上公認的、最成功的第一個遠程計算機網絡是在1969年,20世紀60年代中期之前的第一代計算機網絡是以單個計算機為中心的遠程聯機系統。典型應用是由一臺計算機和全美范圍內2000多個終端組成的飛機定票系統。資源共享包括網絡中軟件、硬件和數據資源的共享,這是計算機網絡最主要和最有吸引力的功能。
什么是計算機網絡
計算機網絡是多臺計算機連接在一起的系統,可以在計算機之間交換信息和共享計算機資源。根據網絡的交換功能,它可以分為(1)電路交換、消息交換、分組交換和混合交換;(2)根據網絡拓撲的總線結構、星形結構、環(huán)形結構和蜂窩結構(隨著無線通信技術的出現而出現);以及(3)根據它們的范圍,局域網(LAN)、廣域網(WAN)和城域網。世界上第一個公認的、最成功的遠程計算機網絡是在1969年,20世紀60年代中期之前的第一代計算機網絡是以單臺計算機為中心的遠程在線系統。典型的應用是在美國由一臺計算機和2000多個終端組成的飛機訂票系統。后來,第二代計算機網絡通過通信線路連接多臺主機,為用戶提供服務。20世紀60年代末和70、90年代末出現的第三代計算機網絡發(fā)展迅速,產生了兩個最重要的國際架構,即國際標準化組織的TCP/IP架構和OSI架構。1.特點:時效性強;2.傳播廣;3.多媒體信息;4.突破線性限制的超鏈接;5.互動性不斷增強;6.靈活多變的交流方式。最大的特點就是網絡傳播的互動性。通信協議是在網絡(包括互聯網)中傳輸和管理信息的一些規(guī)范。常見的協議有TCP/IP協議、IPX/SPX協議、IP協議等。IPX/SPX廣泛應用于局域網。如果用戶訪問,TCP/IP協議必須添加到網絡協議中。TCP主要是指傳輸控制協議,IP協議是指互聯網協議。參考部分來自《計算機》一書
計算機網絡的定義和特征?
,定義了一種利用通信設備和線路將多個地理位置不同、功能獨立的計算機系統互聯,并以功能良好的網絡軟件(即網絡通信協議、信息交換方式、網絡操作系統等)在網絡中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輸的系統。).計算機網絡的基本特征:資源共享的基礎是基于70年代發(fā)展起來的計算機網絡群。它最初是由美國國防部資助的一個網絡。原來的網絡早就被擴大和取代,現在被它的后代取代。應用類似技術的第一個實驗網絡使用四臺計算機,于1969年建立。那是拉鏈發(fā)明56年后,汽車停車計時器出現3年后,第一臺IBM個人電腦誕生13年后。隨著1946年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出現,計算機的數量非常少,因為它的價格很高。所謂早期的計算機網絡主要是為了解決這個矛盾而產生的。它的形式是通過通信線路把一臺計算機和幾個終端直接連接起來。我們也可以把這種方式看作是局域網最簡單的原型。最早是由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ARPA)建立的?,F代計算機網絡的許多概念和方法,如分組交換技術,都來自于。不僅是租用線路互連的分組交換技術,還有無線和衛(wèi)星網絡的分組交換技術——其結果導致了TCP/IP的出現。從1977年到1979年,引入了當前的TCP/IP架構和協議。1980年左右,世界上所有的計算機都開始了TCP/IP協議的轉換,建立了最初的骨干網。1983年,我們所有的計算機都完成了向TCP/IP的轉換,在UNIX上實現了TCP/IP(BSD 4.1)。最大的技術貢獻是TCP/IP協議的開發(fā)和應用。1985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使用TCP/IP協議將分布在美國各地的6個超級計算中心互聯起來,用于科研和教育,并支持區(qū)域網絡。1986年,它被的主干網所取代。它于1988年對外開放。1991年6月,在聯網計算機中,商業(yè)用戶首次超過學術用戶,這是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此后,增長速度一發(fā)不可收拾。
簡述計算機網絡的定義分類和功能
計算機網絡的定義和分類根據廣義的定義,總的來說,計算機網絡就是互聯網